【布拉格时报】华媒看广东高质量发展|走进千年商都 多角度记录广州发展新成就

5月20日,由来自五大洲27家华文媒体的30名社长、总编、记者组成的2023海外华媒看广东高质量发展参访团,来到了广东省广州市。 广州市地处祖国南端,濒临南海,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作为古代海上丝绸的起点和唯一一座从未关闭过通商口岸的城市,其见证了中国两千多年来,不断繁荣发展、璀璨夺目的悠久历史。 参访团先后参观了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视源(CVTE)、广汽埃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享湾等地,走进这座“千年商都”以更全面的角度、更广阔的视野、更多元的领域,记录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卓越成果。 首站参访团来到了黄埔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参观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观看“中小企业办大事”宣传片,听取广州开发区推动“中小企业办大事”的创新举措和经验介绍。 很多人说,黄埔是企业和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地方。这里是广州上市企业最集中、资本运作最活跃的区域。特别是在打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口号之后,这里成为了孵化上市公司的“摇篮”,造就大企业的“蓄水池”。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长成为“大企业”,迎来了在资本市场“敲钟”上市的高光时刻。 据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73家,其中A股公司数量累计达50家,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国家级经开区第一。 接着参访团来到了位于黄埔区的视源(CVTE),参观了企业产品展厅中的8K裸眼3D大屏、多场景交互系统,并体验了视源(CVTE)全方位智慧生活核心产品。 同时,以广州视源(CVTE)为中心,半径2公里范围内,带动7家产业链相关企业、5家包含相关企业的小型科技园区“星罗棋布”,呈现集群化发展,从而带动广州4000亿数字容产业全面升级。 当日下午,参访团一行参观了位于番禺区的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走进企业科技展厅、总装车间、电池车间等,详细了解广汽集团自主创新成果。 据广汽埃安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埃安新能源汽车销量27.1万辆,同比增长126%,位居新能源汽车行业前三。其母公司广汽集团2022年汽车总销量243万辆,总营业收入5146.5亿元,2022年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186位。 在埃安第一智造中心,参访团成员们实地观摩了一辆辆新车从满负荷运转的生产线上诞生的过程,对广汽埃安的智能制造技术和未来发展规划给予高度评价。 之后参访团还在试乘跑道体验了遥控泊车试乘与百里加速,体验期间有媒体老师感叹,“没有想到国产电车百公里加速只需2.5秒,这种性能与水平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 随后,参访团来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沉浸式”地参访这所传承着港科大基因的大学并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校校长倪明选先生合影留念。 之后参访团在学院Highbay嗨呗天地,参观了“海陆空”机器人设备、3D打印设备与无人机梯队等科技作品,参访团的媒体老师们纷纷赞叹、拍照录像。 在学院行政楼的7楼,参访团俯瞰校园核心区,并在多媒体展厅观看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建校宣传片。 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学校负责人介绍,大学承载着中国对教育创新改革的期望,以发展融合学科为特色,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建设成为内地与香港教育融合发展的典范、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面向末来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在创享湾,参访团成员先后打卡了规划展览馆、新华港澳国际青创中心等南沙代表性企业和展馆。 据了解,创享湾地处南沙蕉门河中心城区,是集青创交流、规则衔接、专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国际人才港打造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南沙园区,为港澳青创企业孵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创享湾引进了6个港澳青创基地,入驻广州市南沙区港澳青年“五乐”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创享湾共引入青创企业近200个。 之后参访团围绕港澳台青年工作情况、在穗投资、创业支持等问题与港澳台青年开展座谈交流。创享湾负责人在座谈中表示,南沙区的扶持政策,不仅限于港澳台青年,同时也包括广大海外华侨华人青年,“只要来到南沙区都能得到当地的政策扶持,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有为青年通过南沙融入进广州发展大局中。 (澳门商报 洪小雅)

【布拉格时报】华媒看广东高质量发展|走进深圳 体会湾区发展脉搏

5月19日,“2023年海外华媒看广东高质量发展”一行来到深圳。来自五大洲27家华文媒体的30名社长、总编、记者代表走进深圳高质量发展一线采风,向世界报道深圳发展最新情况。 中午12时许,葡新报社长马丽梅就发了个朋友圈,记录她当天上午在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展厅看到的各式新能源汽车。 在比亚迪,华媒代表们看到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和快速发展,这成为他们了解深圳高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窗口。“深圳是创新之都,深圳的创新,给我感觉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泰国侨商智库董事长陈金敦感叹说。 在亲身体验小运量轨道交通——比亚迪云巴的便捷后,华媒代表团前往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中国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方形客家围屋之一的大万世居,感受一代代客家人艰苦创业,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精神,也体验深圳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取得的成效。 “文化就像一抹亮色,我们无论漂洋过海到多远,这抹色彩都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来到深圳大万世居,我感到很亲切,深圳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做得很好!”马丽梅说。 在前海,华媒代表团成员惊叹前海这一“特区中的特区”高水平开发开放以及飞速发展的态势,也从“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中,对深圳“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代表团成员表示,从坪山区到南山区,在深圳短短的一天,走访多个地方,让他们多维度认识、了解深圳。未来他们希望能更深入了解深圳,做好深圳与世界连接的桥梁。 拿着轻便的大疆GoPro,美国《神州时报》中国新闻采编主任李弘毅一路看,一路拍。“这是第二代GoPro,拍出来画面清晰度高,便携好用,现在已经成为我外出的拍摄好伙伴。” 不仅仅他爱用大疆的产品。李弘毅告诉记者,此前他去冰岛时,看到空中有5架无人机在拍摄,都是大疆的。“无论是比亚迪的电动车,还是大疆的产品,可以说深圳的高科技产品,已经‘飞入’世界各地的用户手中。” 李弘毅表示,深圳产品在国外被热捧,体现了深圳企业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对新兴产业有敏锐的“嗅觉”,布局早,因此,可以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其领域内引领中国甚至世界产业的发展,而这正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底气。 “一天走下来,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惦记着的前海这片‘试验田’,还是作为民族工业弯道超车典范的比亚迪,世界各地的华人都非常关注,也为之感到骄傲。”黄晓东表示,深圳已经找到了一条走在发展前列的道路,“只有把握住全产业的自主创新,保证知识产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使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深圳在高新技术的创新上,肯定是引领中国之先的。” “刚刚我在车上有点抑制不住流眼泪了。”国际日报中国事务部主任助理伍新雄说,一路参观下来,他感受到深圳的高速发展和勃勃生机,而这正是中国发展的缩影。“从深圳看中国,真真正正强起来了!” 一天的参观、体验,代表团成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他们认为,深圳改革开放的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作为海外华媒,他们会将自身的所见所感,将深圳创新的发展理念和包容的友好态度传递到全世界。 “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对祖(籍)国发展的真实信息的了解需求非常强烈,目前他们对国家发展的迅猛现状实际上了解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华文媒体的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好地把深圳、祖国真实的改革发展情况更好地传播出去。”黄晓东还建议,低调谦虚的深圳要更大胆向世界展示自己,通过更多渠道告诉世界深圳改革发展好在哪里、为什么好。(澳门商报 洪小雅)

【布拉格时报】华媒看广东高质量发展|深入江门新会台山采风 感受自然之美和发展之力

5月18日,“2023海外华媒看广东高质量发展”考察在江门启动。参加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的华文媒体采风团一行,来到江门新会、台山,实地参观了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陈皮古道、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以及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深入了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当天,采风团首先来到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了解李锦记这家“百年老字号”企业的发展情况,大家对该公司的发展理念非常认可。泰国侨商智库董事长陈金敦表示,李锦记能够成功进入西方市场,有营销工作的功劳,但关键还是质量。 在新会区的陈皮古道,葡新报社长马丽梅表示,她来自广州,从小就知道新会陈皮是广东一宝:“今天走访陈皮古道,对陈皮的历史发展、制作技艺有了更详细的了解,看到新会陈皮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我感到十分震撼,也十分自豪,这为我向世界介绍江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的美景,引得一众媒体人纷纷拿起相机拍照。欧洲华信报社长徐品华说:“小鸟天堂的环境非常优美,由此可见江门政府对生态保护非常重视,在环保和生态保护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采风团还来到江门台山,了解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的最新进展。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后,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站在200多米高的主塔下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个工程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更是一条纽带,将对整个广东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大湾区的媒体成员,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到江门、广东的发展,希望讲好湾区故事、中国故事。”澳门商报记者翟娜表示。 江门采风最后一站,是位于台山的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华重工”)。富华重工是台山打造“广东省重型汽车零部件基地”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龙头项目,2022年产值达41.8亿元人民币。台山引导富华重工充分发挥“链主”效应,集聚了一批汽车零部件及新材料产业,吸附了一批汽车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丝路新观察全媒体中文副总编、乌兹别克斯坦新观察中文总编刘若玮表示,她是第一次来广东,在江门的经历让她切身感受到大湾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得知富华重工通过自己的研发生产出原先只能从德国进口的汽车零配件、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的故事后,她说:“据我了解,江门正全力推进‘科技引领’工程,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富华重工这个故事就是推进‘科技引领’工程的写照。结束在江门的行程后,我计划出一篇相关报道,向世界介绍江门。”(澳门商报 洪小雅)

【布拉格时报】世界500强药企助力中国创新药从大湾区走向全球

2022年,阿斯利康—广州生物岛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开园。 梁钜聪 摄   英国剑桥小镇,一座形似甜甜圈的建筑格外显眼。阳光明媚时,透过玻璃外墙能清晰看见科学家忙碌的身影。这里是世界500强、跨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的全球总部。有着“诺贝尔工厂”之称的英国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全球顶尖的癌症和干细胞研究实验室等机构在周边星罗棋布。 这里涌动的创新活力直通万里之外的中国。在上海,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数百名科学家与英国剑桥、美国盖瑟斯堡和波士顿、瑞典蒙道尔研发中心同频共振、协同创新。在广州,阿斯利康与当地共同打造的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正聚焦精准诊断领域,联动企业、科研机构和医院加快创新的脚步。 这家由瑞典阿斯特拉、英国捷利康两家“百年老店”合并而来的药企,进入中国已整整30年。它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中国加快发展,又将中国制造与中国创新带向全球。 在阿斯利康的布局中,粤港澳大湾区地位特殊。“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中国最大、最有潜力的医药消费市场,我对这里的经济增长潜力充满信心,在华深入发展的决心也更加坚定。”近日,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他表示,广东具有持续吸引外资、发展高端生物医药产业的丰沃土壤,位于广州的阿斯利康中国南部总部将发挥关键作用,推动中国本土创新药物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此长彼长: 30年见证中国药业飞跃发展 1993年,乘着第一波跨国药企“东渐潮”,瑞典阿斯特拉公司进入中国,在无锡、泰兴设立药品生产基地。同年,英国帝国化工集团将其农用化学品业务和制药业务分拆独立,成立了捷利康公司,一度成为全球第二大抗癌药生产商。 6年后,随着两家“百年老店”合并,制药行业风云再起:阿斯利康推出中文名为“易瑞沙”的药品吉非替尼,这款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自2005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占据中国同类药物市场份额第一。 2019年,阿斯利康在中国市场不断攀升的业绩迎来关键转折。首次超过辉瑞,成为中国医院药品市场销售额第一的跨国企业。放眼全球,中国市场营收占比达20%,成为其全球第二大市场。 阿斯利康见证了中国医疗健康事业飞跃发展的30年。普华永道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大健康市场规模超13万亿元人民币,近8年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跃居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站在金字塔顶的跨国制药巨头,深度参与其中。他们乘全球化浪潮而来,一面向中国引入成熟生产技术、高效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理念,一面积极融入中国市场,加快自身的本土化进程。 “30年来,阿斯利康深耕中国市场,持续推出近40种创新药物。面向未来,我们对这里充满信心。”苏博科说。 逆势而上: 归拢世界产能,加码“中国制造” 北京、山东、海南、广东、江苏……今年,苏博科和阿斯利康董事长雷夫·约翰森、全球执行副总裁兼肿瘤研发负责人高书璨等多位高管迫不及待奔赴中国,行程紧锣密鼓。…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世界级湾区再迎世界级项目

总投资521亿元人民币!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开工建设 作为世界级湾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再迎一世界级项目开工建设。5月19日,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以下简称“中海壳牌三期项目”)在惠州市大亚湾石化区举行开工仪式。项目总投资额约521亿元人民币,拟建设世界规模最大的乙烯裂解装置之一,将生产高端聚烯烃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在中海壳牌一期、二期项目良好合作的基础上,中国海油和壳牌集团这两家世界石化巨头再度携手,共同投资建设三期项目。项目以16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为核心,将建设18套化工装置、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这些拟建设的装置包括世界规模最大的乙烯裂解装置之一、世界级规模的聚烯烃装置和高端聚醚多元醇装置等。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裁唐令力说,三期项目引入多项在中国乃至亚洲首次应用的工艺技术,各工艺装置能耗指标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并通过优化项目范围与项目措施,实现项目总体二氧化碳减排,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实施。 中海壳牌三期项目建成投产后,中海壳牌乙烯产能将达到380万吨/年,每年可向市场提供1100多万吨石化产品。中国化工学会会士纪红兵指出,该项目产品将有助于满足大湾区对高性能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的市场需求,缓解国内高端聚烯烃产品供应结构性短缺问题。 “广东拥有十分优良的投资环境。”壳牌集团执行委员会委员、全球下游和清洁能源业务总裁海博说,壳牌集团通过与中国海油携手,希望为惠州乃至广东省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海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俞进说,将发挥双方优势,与各方团结协作,把中海壳牌三期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创效工程、安全工程和廉洁工程,确保项目高标准按期建成投产。 在大亚湾石化区,园区内共有13家世界500强企业布局投资,呈现央企外企民企同台竞技、集聚发展态势,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名。目前,园区内总投资超百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 南海之滨、大亚湾畔,一个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正在加速崛起。(南方日报 罗锐 马发洲 陈晓 唐亚冰)

【布拉格时报】前海成外资港资进中国内地首选地

“经过12年开发建设,前海已成为中国发展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区域之一,前海也日益成为外资港资进入内地首选地。”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日前在香港主办“深港携手 共赢未来”外商投资推介会,前海管理局常务副局长黄晓鹏说。 黄晓鹏介绍,前海已集聚港交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交易中心、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等一批重大平台,正加快打造大宗商品贸易高地,助力畅通“双循环”,企业在前海可以“买全球、卖全球”,是国际企业布局大湾区的最佳落户区域之一。 与此同时,前海也是营商环境最优越、要素跨境流通最便利和发展商机最广阔的区域之一。 比如,前海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打造与香港相仿、相亲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前海注册的企业可以合同约定适用域外法(普通法)审理商事纠纷;前海自由贸易账户跨境收支4362亿元人民币,其中与香港跨境收支占比83.7%;推出“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建设风投创投、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产业集聚区,助力国际企业“进得来、发展好”。 “税务总局、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最高法、最高检等分别出台支持前海专项政策,前海也出台了针对金融、商贸物流、科技创新等产业领域的扶持政策,产业优惠政策已覆盖前海全域。”前海管理局副局长袁富勇说。 袁富勇介绍,截至目前,前海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65项,向全国复制推广76项;拥有外资企业1.1万家、港资企业9790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71家。2022年前海地区生产总值194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实际使用外资58.6亿美元,占深圳的55.3%。 “在两地政府合作推动下,前海实际使用港资超过49亿美元,港企成为推动前海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多年来前海为深港合作推行的一系列重要举措,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予以肯定,并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将积极促进香港专业服务业进入内地市场。 香港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蒋学礼表示,前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发展平台,不少香港优质企业都到此寻找商机,深圳也有不少企业家来香港谋求发展,加速推进了香港和深圳产业融合。 “我们非常愿意深化与深圳及前海的互利合作,用好深港合作‘第一站’,发挥好深港在金融、商业及专业服务业领域的营商优势和协同效应,向国际社会推介深港,不断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粤港澳大湾区。”蒋学礼说。(南方日报 张玮)

【布拉格时报】中欧班列提速增量 畅通国际货运“大动脉”

5月11日,从广州国际港出发、满载110个标准集装箱货物的X8426次班列顺利抵达欧洲市场。该趟班列是今年广州海关监管的首趟冷链出口专列,装载货物主要包括冷冻烤鳗等,货值约2590万元人民币。 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前4月,广州海关共监管开行进出口班列175列,发运标准集装箱16404个,货重1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69.23%、218.90%、236.72%,延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此外,今年前4月,广州海关监管中欧班列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大幅增长3.5倍,其中光电技术类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类产品出口增长均超3.5倍。广东继1月开行首趟国产新能源汽车专列后,前4月已开行4列新能源汽车专列。长虹、美的等企业以家电专列形式出口货物32列,涉及液晶电视机、微波炉、电烤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出口超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2倍。(南方日报 肖文舸 关悦)

【布拉格时报】岭南荔枝飘香海外

2023年广州荔枝种植面积约56万亩。邝健华 摄   吃上今年的第一口荔枝,广州的夏天才算真正开始。 爱吃荔枝的“老广”不用愁,经初步估算,2023年广州荔枝种植面积约56万亩,预计产量约12万吨,同比增加6%。目前,“三月红”荔枝已经上市,接下来,广州荔枝将在5月中下旬陆续上市水东、妃子笑等早熟品种,桂味、糯米糍等优质品种预计要在6月下旬上市,槐枝、仙进奉预计7月上市。 如今,荔枝作为岭南佳果的代表不仅深受全国群众喜爱,更成为全世界都爱的岭南味。 近日,2023广东荔枝丝路行活动在广州从化举行,向全球发出“广东荔枝,世界共享”的声音。 本月,首批重2.2吨的“三月红”荔枝便飞往欧洲,同步实现世界共享。 曾经因保存难而成为“岭南限定”的广东荔枝,如今在冷链技术等科技加持下,走向六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最新统计,2022年出口广东荔枝1.7亿元人民币,占中国荔枝出口的59.4%。 荔枝,不只是广州、广东对于夏天的记忆,也在成为全球对于中国味的记忆,成为中国赠给世界的礼物。 让全世界爱上荔枝 “我们十分喜爱这颗美味、安全的岭南佳果。”提起荔枝,巴拿马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叶明明赞不绝口,她希望让荔枝进入更多巴拿马人的家庭和餐桌。 为何喜欢荔枝?叶明明表示,广东荔枝不仅有味,还有文化,拥有生生不息的品牌力量。巴拿马对华出口牛肉、咖啡等特色农产品,中国也给巴拿马送来了荔枝这款珍馐美味。 如今,荔枝已经成为世界级水果。在广东,每100颗荔枝就有1颗漂洋过海,远销海外。目前,广东荔枝出口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覆盖六大洲,出口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 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农产品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排名中国全国第一,其中广东鲜荔枝出口额占全国荔枝出口比重59.4%,近三年广东荔枝出口年增幅在60%以上。 哪怕是寸土寸金的超大城市——广州,时至今日依旧是广东省荔枝主产区之一。去年,广州全市荔枝种植面积55.1万亩,产量11.29万吨。而北回归线经过的广州,以中晚熟品种为主,口感多一抹甜、少一丝酸,以优质荔枝闻名。 5月,增城早熟荔枝“三月红”率先上市,不少广州人还没来得及吃上今年的第一颗荔枝,海外的“洋粉丝”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买买买”。5月10日,首批重2.2吨的“三月红”荔枝飞往欧洲,与广州人一起开启荔枝季。 “荔枝是从化的一张名片。”从化区区长赵龙表示,从化荔枝种植面积30万亩,占全省的7.3%,广州全市的52.1%。如今,从化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从化钱岗糯米糍、从化荔枝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近年来新培育的流溪红荔、流溪桂味、温泉双壳槐枝等明星品种深受市场欢迎。 从化荔枝也赢得了全世界的欢迎,持续出口销往加拿大、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22年,从化全区荔枝销售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荔枝1465吨,出口金额9050万元人民币,出口量排名全省前三。 跨越千山万水依旧鲜…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侨村里来了涉侨法官

江门恩平让侨胞在“家门口”享受高效司法服务 日前,江门恩平市人民法院涉侨法官工作室在“中国航天之父”冯如故里牛江镇昌梅村揭牌成立。接下来,由恩平法院组建的专门审判团队将入驻工作室,向村里的侨胞、侨眷、侨企提供司法服务,维护侨益,为海外侨胞回乡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和良好的法治化环境。 昌梅村是著名侨村,常住人口1200多人,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却有3000多人,村民80%以上是侨眷。“这些年,不少侨胞回乡投资创业、购房定居,海内外涉及婚姻家庭、合同纠纷的问题日益突出。”牛江镇政府侨联会负责人吴健享说。 在昌梅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涉侨法官工作室将采用“驻点+预约”的运行模式,通过点对点服务、面对面沟通,为侨胞提供法律咨询、诉前调解、诉事速办、诉讼指引、联系海外联络员、培训和指导涉侨调解员等服务。 “涉侨法官进村,将更及时、更精准地回应侨胞司法诉求,努力让侨胞在‘家门口’享受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牛江镇党委副书记李雄鹰表示。以法为媒,涉侨法官工作室将搭建起法官与侨胞、侨胞与家乡之间的“连心桥”,进一步凝聚侨心侨力。 近年来,恩平法院联合当地有关部门,率先在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法律服务中心,探索涉侨权益司法保护,初步形成集跨境诉讼、多元调解、在线咨询为一体的法律服务体系。(南方日报 张婧媛 牟玉春)

【布拉格时报】多家海外侨社商会与广州仲裁委合作推广互联网仲裁及国际法律服务

近日,广州仲裁委员会与海外侨社商会合作推广互联网仲裁交流会在广州举行。会上,瑞典广东华人协会、西班牙王国粤港澳商会等侨社商会与广州仲裁委员会签署备忘录,合作推广互联网仲裁“广州标准”及国际商事争议在线解决平台(ODR平台)。 据悉,这是广东省侨办支持推动广州仲裁委员会与海外侨社商会合作宣传推广互联网仲裁及国际仲裁法律服务的具体举措,旨在深入推动依法护侨,推进新时代为侨服务工作发展。 广州仲裁委员会与海外侨社商会合作推广互联网仲裁交流会在广州举行   侨社商会等组织的代表表示,侨胞侨商以往处理商事纠纷多数通过法院诉讼解决,耗时长、成本高、调解难等因素常对商贸交易造成影响。仲裁是国际公认的解决民商事纠纷争端的重要途径之一,广州仲裁委员会等发布全球首个商事争议在线仲裁平台(ODR平台),提供权威可靠、高效便捷的远程调解方式,能有效处理解决侨胞侨商之间的争端,深受海外侨胞华商的欢迎。(中国侨网 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