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时报】这个春天,南粤很“燃”!

岭南处处是春天,广东时时无闲人。 2022年GDP达12.91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六年全国第一……过往的广东成绩斐然,基础雄厚。2023年GDP预期增长5%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如今的广东勤奋赶路,势要争锋。 铆足干劲拼经济 “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 2023年,争取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0%以上;安排省重点项目1530个,总投资约8.4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在1月28日召开的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一个个具体目标传递出强烈的“拼经济”信号。 全省各地奋楫扬帆,努力破局。广州2023年的目标瞄准GDP增长6%以上,将推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三个一万亿”支撑全市GDP突破3万亿元。深圳提出以“双区”建设为牵引,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做大做强“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加快推进“工业上楼”。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西江干流治理工程、广汕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预计今年竣工;深汕合作区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江门中创新航、隆基太阳能项目,珠海爱旭太阳能项目,佛山瑞浦兰钧项目,肇庆璞泰来、吉阳智能锂电等重大制造业项目,纷纷落地开工……当前的南粤大地,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产业跃升锻优势 拼,既讲速度,也重质量。 科技自立自强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今在广东,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从“小步快跑”到“快速迭代”,用了4年多时间建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首家且唯一进入量产本土12英寸晶圆制造企业;华润微电子深圳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增芯”等重大项目也接连落地,助力先进制造业大步向前。 佛山顺德,库卡机器人演示“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奇妙场景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摄 夯实科创根基,广东既向先进制造业谋新,也推动传统制造业求变。今年2月,广东提出推动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走时尚化、高端化、品牌化、数智化、低碳化、国际化和总部经济集聚地、创意设计策源地、服贸会展新高地的“六化三地”,力争到2025年年底纺织和服装产业营收达到7000亿元、到2027年翻一番,建成世界级先进纺织服装产业强省。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广东靠制造业起家,新征程上要坚持制造业当家,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制造业增加值规模约占全国的1/8,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四成,贡献了近四成的税收,吸纳超三成的就业人口。 区域协调开新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在粤东,中山(潮州)产业园发挥天然良港优势,吸引益海嘉里、华瀛LNG接收站等相继落子,粮油加工、临港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在粤西,湛江、茂名两个世界一流炼化基地比邻而居,集聚形成绿色石化、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在粤北,深圳(河源)产业园凭借“深圳基因”大力发展手机产业,加快打造电子信息千亿产业集群……在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正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 2月24日,记者在湛江市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见证钢卷的“诞生”…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上海滩上“洋掌柜” | 在上海南郊,和一个美国茶人聊“茶经”

掌柜:Jonathan Wolfberg(庄纳臣) 店名:BEI TEAHOUSE(北茶馆)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中青路 “清如许……”这到底是第几次指着这座老房子门口的石头牌匾向人介绍,Jon已经记不得了。这个美国人已经习惯了从介绍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名句开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Jon喜欢中国古诗的含蓄。水是茶之魂,而“清如许”这个半文言半白话的词,在隐约中渲染了意境。这座位于上海西南近郊的茶馆,在养云安缦的隔壁、在旗忠村网球中心的不远处,营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小宇宙。 图说:Jon在北茶馆大门前 秘境:北茶馆传奇 “北茶馆掌柜的”,不少朋友这么称呼Jon。而他其实是养云创新事业部的CBO(首席品牌官),除了北茶馆(BEI TEAHOUSE),还负责“拙鱼”品牌。 “北”字是汉字中的“上声”,Jon的发音毫无违和感,他会把这个音念重音,以避免“上声”滑为“阳平”。出于中西文化中皆有的对“北向”的尊崇,他恐怕已经念这个汉字几千上万遍。 2023年是这位美国人在中国的第17个年头。2006年,Jon作为交流生到北京大学学习,开始对中国的一切大开眼界;2009年,和同学骑摩托车在云南自驾旅游,被“秘境”景迈山所吸引,布朗族的老茶人南康老师帮他打开“茶”这扇窗。 因为2007年参加哥大和上海交大的实习项目,翌年1月提前半年毕业的Jon就直奔上海滩。他在新闸路的苏州河南畔住了7年,然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搬到上海西南近郊的马桥镇。“住惯了市中心,忽然来到这里开始有点不习惯。”但随着北茶馆的搭建落成,Jon很快沉下心来,这是他心目中的茶馆。 这是一座明清时期江西抚州典型的中产家庭组屋,2002年时和其他古建筑因建设廖坊水库而面临着被永久性湮没的命运——就像千岛湖水下的贺城那样。当地企业家马先生购下这些古建筑和上万株古樟树,化整为零,一块一块组件编号运到上海,保存在近郊的仓库里。从2009年开始,这些古村落的组件在能工巧匠的努力下重新组合,历时十年,组建成如今的安缦养云。 在养云二期,国际知名设计事务所KHA操刀北茶馆的重构设计,看似古香古色的环境实则蕴含了不少现代元素,移步换景,处处惊喜。6个不同大小的包间以及会客厅,给予了茶客多种不同的选择;桌面上,定制设计的银质或陶瓷茶壶和琉璃杯相映成趣。在此间,可暂时逃离城市的喧嚣,让时间慢下来,可漫舞、可休憩、可思考与享受。 北茶馆在2022年年底开张,此时的Jon已经从青年逐步迈入中年,他对于茶的理解也日渐精深。 Jon第n次解构咖啡和茶这两大植物性饮料的差异,前者代表了快节奏,后者则是一种“慢下来”。Jon觉得,对于人的生活而言,两者不是不能兼容,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喝茶就像在和朋友交流,要慢慢地,会有幸福感。” 来到茶馆的中外客人各占一半。 外国人好奇于中国传统的建筑和茶艺,外企的会议、团队建设把包厢的时间表排得满满;而不少中国年轻人则是带着打卡的心理而来,在开放性的茶室中,古建筑窗格里透入的阳光让人忘了魔都的快节奏。…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梅州:一城两坊 花开并蒂

嘉应古城,独具韵味 赖俊权 摄 嘉应古城闹元宵 赖嘉华 摄 东山书院 赖俊权 摄 东山书院学风鼎盛 赖俊权 摄   梅江水岸,花灯倒影;嘉应古城,鱼龙戏舞。羊城晚报《大美岭南》第39站走进“满城梅花满城诗”的梅州,在这里,浓浓的客家味如春风拂面。南宋杨万里《明发梅州》诗中赞它:“市小山城寂,船稀野渡忙。金暄梅蕊日,玉冷草根霜。”郭沫若赋诗梅州:“灵禽闻有翎五彩,文物由来第一流。”“一城两坊”,是世界客都人文秀区的缩影,文物风流、人文荟萃。 沿时光河流追溯,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梅江岸边始筑城,遂成“一城两坊”(嘉应古城、攀桂坊、望杏坊)格局。 旧时,古城青砖为墙,护城河环绕,各式牌坊林立,文风盛行的攀桂坊和人杰地灵的望杏坊左右相望、并蒂花开。民国期间,古城形成骑楼建筑群,长街短巷,市井烟火、车水马龙。 如今,“一城两坊”经过修缮活化,成为梅州保存最典型、最聚集、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不可移动文物22处,名街古巷30多条,凌风东、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一行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诗人杨万里笔下的十里梅花,在攀桂坊客家公园里盛放,暗香浮动、游人如织;东山书院、东山中学,学风鼎盛、书声琅琅;黄遵宪故居“人境庐”一展爱国诗人和外交家的风采。诗人张琚笔下的攀桂坊:“榕阴深入一堂开,日倚栏干望几回。旧雨不逢排闼至,先生今为看花来。”似乎与杨万里“只为梅花也合来”遥相呼应,成为佳话。 “桂乎是攀,杏焉在望”,望杏坊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望杏坊内有名街古巷9条、古民居24座、历史遗迹7个、书院宗祠3座、寺庙庵堂3座。具有1500年历史的大觉寺,中西合璧、独具匠心的鹤和楼保存至今。黄仲容、林丹云、张敦道“一里同科三进士”,教育家梁伯聪、革命志士朱云卿等皆出于此。 古城的骑楼带着浓郁的岭南特色。中华路、民主路述说烽火岁月,凌风路、义化路、元城路、仲元路让后人记住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客家先贤程旼、“铁汉”刘元城、革命先烈邓仲元。古城建于南宋的梅州学宫(孔庙)、清乾隆年间的观澜亭(八角亭),以及极具客家风情的月宫巷、珠条街等,无不体现客家人的耕读传家和崇文重教。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金山圩日和闹元宵是“一城两坊”的重要活动。圩日是客家人商贸交易、互通有无的习俗,也是承载客家人记忆和乡愁的重要载体。今年的金山圩日与闹元宵结合,安排了元宵特色美食、特色商品展销、兔年幸运门打卡等热闹活动。…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坐巴士,听古仔!中国首条粤语相声主题公交线发车

“各位朋友,而家你地坐紧嘅系——四路车!”2月28日,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联合广州市艺术名家黄俊英工作室打造全国首条粤语相声主题公交线,通过融合粤语相声与沿线站点特色的解说报站,幽默诙谐地介绍站点的人文风貌,让乘客全方位感受羊城非物质文化的魅力。 广州粤语相声主题公交车 “西华路到啦!华灯初上闹市西,原料经早已备齐,食家续渐接住莅,你睇人多档口太细;鲢鱼、鲤鱼、田鸡,基围虾、竹节虾、靓乌龟。排骨、蒸草菇、炖圆蹄,霸王花煲靓汤最润肺。”四路线是广州历史悠久的公交线路之一,连接荔湾、越秀两个老城区,途经彩虹戏院、海珠广场、流花湖公园等广州历史街区和地标。著名粤语相声艺术家黄俊英老师结合沿线站点特色,以说、学、逗、唱等相声形式“接地气”地解说广府文化。 著名粤语相声艺术家黄俊英老师以相声形式解说广府文化 记者了解到,粤语相声主题公交选取2台四路线公交车,通过车内LCD广告灯箱,将高清音像与图文介绍相结合,展示粤语相声的历史以及黄俊英70年艺术生涯的点点滴滴,让市民乘客沉浸式体验广府文化。 一汽巴士还联合黄俊英工作室精心挑选了《肥仔米》《三六九查户口》《成语新篇》等9个经典粤语相声片段,市民乘客只需扫一扫车厢上的二维码,即可欣赏“广东人自己的相声”。一汽巴士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公交车打造为新式粤语相声展示移动传播平台,希望能让更多市民耳濡目染,喜欢上这一传统文化,让粤语相声、广府文化可以发扬光大。(羊城晚报 严艺文)

【布拉格时报】汕头唯一!濠江区东湖社区入选中国侨联系统“侨胞之家”典型选树单位名单

社区群众齐聚一堂,弹着乐器唱着潮剧,其乐融融。其中有离开故乡多年、近日才刚刚回来的侨胞,耳里听着熟悉的乡音,眼里见着熟悉的面孔,激动不已。这一幕,发生在汕头市濠江东湖社区“侨胞之家”里。 近日,中国侨联公布2021—2022年度全国侨联系统“侨胞之家”典型选树单位名单,汕头市濠江东湖社区“侨胞之家”成功入选,是汕头市唯一一家上榜的单位,在广东省仅有18个单位获此殊荣。这是濠江东湖社区继2016年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评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后获得的又一个“国字号”侨牌。 “美丽侨乡”东湖社区。 “‘侨胞之家’建立以后,那里就成为我们侨胞的一个聚集中心,经常聚在一起喝茶唱剧、下象棋、打太极拳。前段时间我一位老朋友回来,拉着我去那里弹琴唱曲,回忆过去。”东湖社区侨胞陈鸿辉高兴地说道,“我们感受到了社区对侨胞的关心关怀。东湖社区日新月异,道路变宽了,村子变好看了,外地的侨胞也经常回来了。” 据了解,东湖社区是个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滨海侨村,几乎“家家有番客,户户有侨亲”,侨资源丰富,旅外乡亲约1.3万人,分布在越南、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美国等国家和港澳地区,素有“侨乡”“海员之乡”之称,是“广东侨界人文社区示范点”。 东湖社区一景。 近年来,东湖社区“侨胞之家”依托社区党委,以党建带侨建,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打造“侨胞之家”阵地,改造新中国成立前东湖唯一的一幢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独特的侨宅“月德楼”,建立全市首个社区级侨博馆。创新侨房管家机制,对重点华侨祖屋进行挂牌列入保护管理,维系寻根访祖精神纽带。开创海外侨亲旅居养老与农民公寓优惠政策相结合的模式,惠及东湖籍海外乡亲,深植海外游子之根。设置侨务服务窗口,设立涉侨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提高为侨服务水平,更好维护侨益。开展参与东湖菊花节、古村徒步游“第一届世界潮人摄影大展采风活动”等一系列涉侨活动,丰富侨界群众精神生活。 汕头市首个社区级侨博馆。 侨胞林长荣对东湖社区所获得的侨乡荣誉、为服务侨胞所采取的措施如数家珍。他说,东湖社区为侨胞所做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以前小时候,要跟海外的亲人联系是非常麻烦的。现在不一样了,方便了很多,尤其是在‘侨胞之家’建立之后,我切切实实感到了非常大的变化,回来的人变多了。” 东湖菊花节。 据悉,自东湖社区“侨胞之家”建立以来,阵地“侨”特色更加鲜明,组织“侨”活力不断增强,在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侨胞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已成为濠江侨界乡亲的情感地标和精神家园,更是濠江侨界乡亲围绕大局、彰显作为的立足点与落脚点。 接下来,濠江区将深入持续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继续秉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发挥东湖社区“侨胞之家”入选全国“侨胞之家”的优势,积极联系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拓展开放合作平台,在推进招商引资、引进高端人才、推动民生改善、发展社会公益等方面,主动作为、团结奋进,为濠江区高质量发展贡献侨界力量。(南方日报 谢嘉龙 余丹)

【布拉格时报】广州展会规模首次跃居中国首位

冲刺国际会展之都,广州更进一步。记者从2月2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广州2022年合计展览面积302.82万平方米,展会规模首次跃居全国首位。 广州拥有得天独厚的会展业发展优势,会展业也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助推器”。广州市贸促会党组书记、主任杨勇介绍,2022年广州展会规模首次跃居全国首位,展现了广州作为国际会展之都的强大韧性和活力,“尤其是以2020年6月广州贸促会举办疫情后第一个线下展览会——广州国际防疫物资展为标志,广州展览业经历了‘黄金20个月’发展期,为会展业重启、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上发布的《2020—2022广州展览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显示,广州展览业直接“带动效应”比例已达到1∶10,“溢出效应”在推动广州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城市消费层面上,拉动效果更加明显。 “今年,广州市贸促会将紧紧围绕‘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工作要求,积极打造品牌化、国际化、专业化展会,推动会展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优化会展产业生态的同时,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广州高标准建设全球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杨勇表示。 围绕打造国际化品牌展会,培育细分行业“单打冠军”,今年一连串国际品牌展会都将在广州陆续亮相。发布会上透露,“中食展(广州)暨广州国际食品食材展”9月21日至9月23日在广州举行,预计展览总面积达6.6万平方米,将吸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400余家参展商,8万名专业观众到场。 “广州的食品市场无疑是华南地区体量最大、发展机会最大的市场。星域展览集团将利用专业的会展活动经验和全球业务网络,为本届展会提供更强大的境外组展、观展流量资源和创新的活动体验。”星域展览集团首席执行官昆汀表示,“我们非常看好广州的会展市场,作为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一个新开端,集团会将更多的项目带到广州。”(南方日报 黄舒旻)

【布拉格时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四周年:大湾区处处涌动新生机

朝饮西关早茶,午啖横琴生蚝,夜临浪漫维港,粤港澳大湾区的烟火气回来了。 人勤春早,连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火热、捷报频传。在横琴,隧道内盾构机向前掘进,横琴杧洲隧道计划本月实现左线贯通;在前海,首批30余家全国知名涉税机构集中签约入驻前海涉税服务业集聚区;在南沙,支持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出台,粤港澳联营律所落户最高可奖500万元……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以来,粤港澳三地携手同心、协力共进,推动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国家先后赋予广东建设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等重大机遇,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广东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把规划抓在手上,把项目落在地上,把未来融在路上,把百姓记在心上,高水平谋划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春江潮水连海平。随着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流动的大湾区处处生机盎然、活力迸发。 融通更畅▶▷ 经济迸发新活力 在香港旅游发展局旅客咨询中心,当地导游袁锐权正忙着向抵港旅客介绍“你好,香港!”活动及奖励领取详情。“现在游客明显比恢复通关前多了至少三四倍,月底我还要接待一个同行考察团。有工开,好开心!”他笑逐颜开地说。 广州南站,人潮涌动。跟随旅行团前来的香港青岛同乡联谊会会长董瑞婷,步履匆匆地走出了广深港高铁车厢。“希望在接下来的行程里,我可以深入了解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发展和文化。”她说。 1月8日,内地与香港多个口岸开始分阶段有序恢复人员正常往来。2月6日起,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时隔近三年,两地通关迈向有序复常。 文旅消费市场率先迎来爆发。 春节黄金周(1月21日至27日)期间,澳门日均迎接旅客达6.4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上升297.0%。截至2月14日,今年内地访港旅客数量已超过6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4倍。 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2月7日,海关总署与澳门海关签署AEO互认安排,作为AEO企业的广东通用医药有限公司迎来了新机遇。“澳门市场年出口额约占我们出口业务总量的23%,在更加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下,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该公司关务负责人陈发说。 在前海综合保税区,货柜车络绎不绝。货物送抵香港、深圳、广州三大机场后即可直接“登机”出境,形成了以前海为中心的“全球揽货—前海集聚—机场直飞”进出口贸易生态圈。截至目前,共有918.07亿元货物在前海离港空运服务中心集拼分拨。 与此同时,招商引资的热潮不断升温。 广东省商务厅在香港举办投资贸易政策宣讲会,瞄准制造业、总部企业两大重点方向精准招商。佛山经贸团赴港累计交流对接家电家具、机械设备、食品研发、塑料包装、物流运输等行业企业超100家,促成多个意向合作项目。深圳、广州等市也纷纷组团赴港访问、开展交流合作……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率团实地考察南沙,共同探索粤港两地合作机遇。香港贸易发展局率港商代表团前往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考察,为制造业港商寻求升级转型、拓展内销的合作机会。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率团前往广州,进一步深化粤澳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等工作……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内地与港澳恢复通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按下‘加速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张玉阁表示,虽然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粤港澳三地的线下交流有所减少,但大湾区建设的步伐没有停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展望未来,粤港澳三地应协同推进大湾区建设,使港澳从国家发展大局中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和更强劲发展动力。…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公布 广东15个项目榜上有名

2月16日,文化城市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讨会暨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公布活动在茂名举行。在全国建筑、文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100个“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正式公布,其中广东15个项目入选。 “保护建筑遗产,就是要它‘活’在当代。”这次活动上,第七批入选项目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与“六百户”民居及建筑群获得专家特别推介。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说:“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茂名是最生动例子。” 广东第七批入选的项目包括广州流花宾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广州美术学院内)、广东迎宾馆历史建筑、上海宾馆(深圳)、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与“六百户”民居及建筑群、广州华侨新村、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场馆、广州宾馆、深圳赛格广场、深圳罗湖火车站、广州市八和会馆(复建)、广州南方大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湛江国际海员俱乐部、中山温泉宾馆等15个项目,数量与北京市并列第一。 “从第一批到第七批,广东被推介项目共计60个,占全国项目总数接近一成,这与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地域背景是紧密关联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彭长歆分析,上世纪的百年间,广东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因此入选的红色类、文教类、商业类建筑遗产项目最多。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入选的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与“六百户”民居及建筑群项目,是广东第二个入选的与住宅类相关的建筑遗产项目。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表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名录持续填补着国家文保单位在“20世纪建筑遗产”类型上的空白,它们不仅紧随《世界遗产名录》的方向,还丰富着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新类型。 “露天矿曾是100多米深的矿坑,今天成为了好心湖,甚至开始有鱼类。这些代表着我们过去的成就,也代表着新时代我们城市发展的需求。”单霁翔说,历史的链条是不能断裂的,希望我们能把优秀建筑遗产保护下来,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让文化城市的力量更自觉、自信。(南方日报 杨建雄 杨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