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时报】华裔青少年看过来!广州这场活动喊你报名啦——

10月29日,记者从广州市侨务办公室了解到,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联合承办的“2022年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欧洲园(十三期)”正式面向海外招募学员。 “中华文化大乐园”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推出的华文教育品牌活动,旨在增强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兴趣,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11月,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联合承办的“2022年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欧洲园(十三期)”将在广州举行。现邀请欧洲各国华侨社团、华文学校和华裔青少年参加,共同学习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名称 2022年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欧洲园(第十三期) 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以学习中华语言文化和岭南传统文化技艺为主,通过实景课堂的形式,展示广州侨乡都市风貌与岭南特色文化,开设粤菜点心制作、广彩、灰塑、岭南中药、醒狮、香云纱、洪拳等中华文化课程。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员们通过快乐有趣的课程学会“五个一”(一个成语故事、一幅书法小作品、一件乞巧工艺品、一份粤式点心、一组洪拳展示)。 活动时间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2日——12月11日,逢周六、周日(11月12日前均可报名)。 课程安排  学习模式 以网上直播授课和互动交流为主,以录播课和微信群沟通为辅。设立专人负责班组微信群,及时解答疑问,开展学习互动及探讨交流。 学习任务 学员需按课程时间表每天登录ZOOM帐号进行打卡和学习,并通过微信/ZOOM帐号提交课后小任务,包括录制小视频,写观后感,文字或语音分享感受,展示剪纸、书法、美食制作等学习成果。 优秀学员评比 参与课程的学员,由教师综合课后作业、课程表现及学习成果展示等情况,评出优秀学员并颁发荣誉证书。 招生对象 10至25周岁,热爱中华文化,具备一定中文基础(所有课程不配字幕和翻译),对学习中文有较大兴趣的海外华裔青少年。 报名方式 课程亮点、授课大咖抢先看 来源:广州日报

【布拉格时报】沙阿:上汽为中国汽车品牌进入巴基斯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㊷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42期邀请的是来自巴基斯坦的沙阿•费萨尔,他为名爵汽车巴基斯坦有限公司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42期 姓名:沙阿•费萨尔 国籍:巴基斯坦 职业:名爵汽车巴基斯坦有限公司 董事长 自习近平主席2015年访问巴基斯坦以来,中巴关系一直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巴基斯坦人用“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等诗歌般的语言来赞颂中巴友谊。在中国,巴基斯坦被老百姓称作“巴铁”,意为“铁杆朋友”。 作为一名“老铁”,沙阿·费萨尔认为中国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过去的20多年,他去过中国很多城市,特别是上海,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去一次。“我这一生参与过非常多的商业项目。但最令我难忘的,无疑是我与中国,特别是与上汽之间的合作,用中国人的话来说,这就是‘缘分’。”   与上汽的缘分可追溯到21年前 “21年前的2001年,我侄子就来拜访过上汽寻求合作。”沙阿回忆说,那一年,中国刚刚加入WTO,巨大的中国市场打开了它的大门,这是一个世界历史中从未有过的超大规模市场。“我们当时希望可以与上汽五菱这一中国汽车的旗帜品牌合作,但由于种种原因,非常可惜当时合作没有落地。”  在这十几年间,他经常往返于巴基斯坦与中国,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更深入了解到上汽作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不断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几年,除了上汽外,我们与北汽福田也完成了一个卡车项目的合作,亲眼见证了中国制造的汽车产品在巴基斯坦受到认可。在乘用车领域,上汽无疑是中国汽车的一张名片。在完成市场考察以后,我们打算做MG品牌的SUV这款产品,它是巴基斯坦当地市场上稀缺的中型紧凑型SUV。经过一年左右的谈判,2020年9月9日我们与上汽签订了合资协议。” 2021年1月1日,MG品牌在巴基斯坦总理府上市。“当时担任巴基斯坦总理的伊姆兰·汗也参加了上市活动,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沙阿认为,MG品牌在巴基斯坦的发展有两个优势:第一个优势源于它是诞生于英国的品牌,巴基斯坦过去是英属殖民地,至今跟英国之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文化纽带,对于MG品牌有着特殊的感情;第二个优势是MG产品品质优异、设计时尚,并配置了很多高科技的功能。 “长期以来,巴基斯坦市场一直被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铃木所占据,但是他们的产品很多年都没有更新迭代,且缺少小型和中型的SUV,而进口的大型SUV很难在普通消费者中普及。而让我最有成就感的是,我们上汽巴基斯坦在上市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就卖出了大约12000台SUV,仅仅单一品牌、单一车型,这个成绩就占到了SUV-C细分市场约30%,这是前所未有的。”沙阿自信地说,MG在巴基斯坦取得的成绩,也为其他中国汽车品牌的进入,奠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   为巴基斯坦培养汽车工业人才 在沙阿看来,上海人精明开放,又非常恪守商业契约精神。上汽是一家非常国际化的企业。 “上汽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到巴基斯坦投资,这对于巴基斯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巴基斯坦,我们主要靠外国投资,特别是来自中国的资金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建设各种基础设施。现在,上汽巴基斯坦第一年就已经雇佣了约300名巴基斯坦的员工,后续还会扩大,不断带动当地人民的就业。此外,从税收上来说,我们第一年就向政府上缴了约300万美元的税收,为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作出了我们的贡献。未来,相信随着产能扩大,我们会有更大的贡献。” 沙阿介绍,上汽巴基斯坦工厂运行以来,对当地员工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其实这也是在为我的祖国巴基斯坦的汽车工业培养人才。相比其他跨国车企,上汽带来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先进的,功能配置很丰富,安全性能也非常好。所以对巴基斯坦用户来说,‘中国制造’给人的印象已经从‘价廉’转变为‘物美且科技含量高’。我们现在的产品卖得比韩国产品还贵。” 沙阿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我觉得这就是我加入上汽巴基斯坦后的感受,我非常激动,我们一起重塑了MG品牌。”…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菲利普:如果你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学习中文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㊸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43期邀请的是来自巴西的菲利普·柯蒂纽,他为中国宝武宝钢股份宝钢美洲有限公司工作。 姓名:菲利普·柯蒂纽 国籍:巴西 职业:中国宝武宝钢股份宝钢美洲有限公司巴西代表处销售经理 42岁的巴西人菲利普·柯蒂纽,于2019年加入位于巴西圣保罗的中国宝武宝钢股份宝钢美洲有限公司巴西代表处,担任销售经理。“当初,我得到加入宝钢的机会时,没有丝毫犹豫,因为能够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公司的一员,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我的目标是将宝钢变成巴西市场上国际钢铁供应商中客户的首选。” 拿下宝钢在海外的最大一笔销售合同 菲利普介绍,他的主要职责是与巴西客户开展业务谈判,并全面协调订单、发货和售后服务。他在国际钢铁贸易、项目和合同管理方面拥有10年工作经验。 “我职业生涯的最大成就,就是拿下了宝钢在海外的最大一笔销售合同,巴西的一家钢铁公司需要3.2万吨钢材,经过我和中国同事的共同努力,把这些钢材直接用一艘船从中国运到了巴西。”让菲利普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代表公司在一个全国产品推广会议上演讲,向250位参会者推广宝钢产品。 在宝钢巴西公司工作的这几年,菲利普觉得公司的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只生产最好的钢材,这种对质量标准的追求,一开始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加入宝钢后,慢慢感受到宝钢的企业文化是努力工作以实现可持续增长,我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如果说有些巴西人以前对中国商品有廉价的印象,那么宝钢和国家电网等中国国企的第二波投资改变了巴西民众的总体看法。”菲利普说,宝钢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企业淡水河谷成立了一家合资铁矿公司,“在巴西生产铁矿石,向我们在中国的钢厂供货,这对两家公司和我们两国来说都是一个双赢合作”。菲利普坚信,华为和长城汽车等中国民营企业进入巴西,也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巴西市场的影响力。 菲利普非常期待巴西将来能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巴西是一个大国,但自身的投资能力非常有限,需要引入外资,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的邻国阿根廷已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希望巴西也能够学习这一点。” 努力学习中文,未来属于中国 中国和巴西距离遥远,巴西的华人社区比起日本人社区和韩国人社区等相对要小。“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不多。加入宝钢之后,我对中国文化和习俗的刻板印象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的中国同事不仅工作非常勤奋,而且非常友好。我儿子刚出生不久,我非常高兴地感受到了我的中国朋友们对我儿子的关心,这令我感觉宝钢像一个大家庭。” 菲利普介绍,疫情暴发之前,宝钢的巴西员工们正考虑学习中文课程。“我们希望尽快重启这一计划。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一直跟朋友们说,如果你希望在职业上取得成功,你就必须学习中文,因为这是未来所在,未来是属于中国的。” 他还介绍说,葡萄牙语中有一些单词来源于法语、英语或阿拉伯语,但只有一个单词来源于汉语,那就是“cha”,也就是“茶”,说明中国茶文化在巴西也很流行。 “老外讲故事”第二季 《海外员工看中国》 百集融媒体产品…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西西:中国技术助力土耳其打造世界一流燃煤电厂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㊿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50期邀请的是来自土耳其的西西,她为国家电投上海电力土耳其公司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50期 姓名:西西 国籍:土耳其 职业:国家电投上海电力土耳其公司土文翻译 一头长发的土耳其女孩西西,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一直以来,她都有一个梦想,到中国或者中国公司去工作。2021年6月,她来到国家电投上海电力土耳其公司,在综合部做土文翻译。她说,“我的梦想终于成真了!” 助力打造土耳其首个无烟囱电厂 “我工作的中国公司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很大。”西西说,土耳其电力严重短缺,供应不足,而她参与的上海电力胡努特鲁煤电项目,就是上海电力在土耳其控股投资的一个发电项目,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土耳其的电力需求。这对当地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和土耳其“中间走廊”倡议的重点项目,土耳其胡努特鲁煤电项目是中国迄今在土耳其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将助力打造土耳其最先进、清洁、高效、可靠的世界一流燃煤电厂,总投资约17亿美元。日前,两台66万千瓦煤电机组已全部投入运行,每年预计向土耳其供应电力90亿千瓦时,发电量约占土耳其年发电量的3%。 在西西看来,中国的科技发展很快。胡努特鲁煤电项目是一座中国投资、中国建设、中国管理、中国运营的现代化电厂,在土耳其具有很高的开创性和示范性。“作为土耳其首个无烟囱发电厂,这个项目引入了中国高端的环保技术,在降低排放的同时维护海洋生态平衡。项目中还有许多设备及技术,都是中国输出的。”西西说。 项目在当地的落地,还给住在发电厂附近的人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家庭经济状况。“所以,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很感谢中国企业的投资。”西西说,加入上海电力令她非常开心,因为可以近距离感受中国发展的速度,让更多土耳其人民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在她的影响下,她的爱人也应聘加入公司,和她一起在中国企业工作。 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居民生活 土耳其有一句谚语,翻译成中文就是“一种语言就是一个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了解的语言越多,你认识的人和朋友也就越多,那么自身也就越重要。”西西说,语言是不同国家人民沟通的桥梁,她很自豪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土中的重大项目交流作出了贡献,这也是她做好翻译工作得到称赞时非常高兴的原因。 在公司工作一年多来,西西觉得中国企业的工作氛围很好,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没有等级之分,领导都很平易近人,会倾听员工的想法。在平日的交往接触中,中国员工工作卖力,技术水平也很高。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很谦虚、和蔼,互相之间团结友爱。如果工作中碰到难题,他们会立即解决后继续工作。 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西西曾在2011年到中国天津南开大学留学,学习中文。当时,她还去了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等中国城市游玩参观,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西西回忆道:“中国的国土面积非常大,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苏州的园林非常精致,有那种穿越历史的感觉,而上海是一座非常现代和发达的城市。”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产品进入了土耳其人的生活。西西说,这几年,中国生产的扫地机器人在土耳其就非常受欢迎,因为它把房子打扫得非常干净。此外,手机、电动车等中国制造的产品,都让许多土耳其人对中国愈发感兴趣,想要去了解这个国家。 西西也十分喜欢中国的美食。“我喜欢的中国菜比较多,最喜欢的是饺子。因为我在中国留学的时候,中国朋友多次邀请我去他们家包饺子,我觉得很有趣。我还喜欢吃北京烤鸭和火锅。我的国家没有这样的料理,我在中国第一次品尝后,就特别羡慕。” “老外讲故事”第二季…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韩深:中国企业参与的重要项目,正极大地刺激着印尼的经济复苏|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52)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52期邀请的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韩深,他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西电斯科印尼有限公司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52期 姓名:韩深 国籍:印度尼西亚 职业: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西电斯科印尼有限公司市场发展部主管 拥有1.7万多个岛屿及高达2.7亿的人口,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也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近年来,印尼大力推动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和水坝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成熟的技术、先进的经验、充足的资本带到印尼,为印尼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正因看到了这一发展契机,2017年,中国西电与印尼CCM公司合资建设的西电斯科印尼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是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的第一家变压器生产企业,也是印尼目前技术能力最强、产能最大的变压器制造企业。韩深,就是这家企业的市场发展部主管。 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 毕业于电力系统工程专业的韩深,曾在印尼当地两家企业担任工程师等相关职务。当时,西电是其中一家企业的客户。“当西电集团和 CCM开始合作时,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参与业务的同时也可以增加我自己的工程知识。”2017年8月1日,想在职业生涯上有更好发展的韩深,正式加盟西电斯科印尼有限公司,负责销售、项目管理、收款及售后服务等。 加入西电斯科印尼,对于韩深来说,很有挑战性。自从2015年起,西电斯科印尼就参与了电力变压器的采购,并为印尼境内沙璜、梅劳克等多地的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道路、桥梁、工厂、学校、医院……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推进,也促进了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 “我们目前参与的重要项目,正极大地刺激着本地的经济复苏,并且从长远来看,将在本地产业的发展中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我们部门现在正不断接触PLN(印度尼西亚国家电力局)以外的客户,从而让西电集团的品牌影响力不再局限于印度尼西亚。”韩深自豪地表示,西电斯科印尼有限公司已开始扩大其市场份额,将业务拓展至公用事业PLN之外,涉足领域包括IPP(独立电力生产商)、工业、采矿、石油和天然气等。 快乐和成长是最大的感受 在中国企业工作,韩深的感受之一是“快乐”。“公司会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让我们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这一点是当地企业和欧美企业所不具备的,我非常喜欢。”在他心目中,中国企业不仅让自己感受到了国际企业的责任与担当,还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 “成长”是另一个关键词。在西电斯科印尼工作,韩深找到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快乐,个人业务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更让他和家人倍感自豪的是,通过自己在电力领域的深耕,韩深可以为自己的国家服务。“在市场方面,印尼肯定了西电斯科印尼有限公司产品的优越性,也肯定了西电集团在未来的发展优势。中国投资者在印尼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我们公司也将继续努力为印尼的发展作出贡献。”他说。 在加入中国公司前,韩深曾考虑过报读中文课程,但由于学习新的语言非常耗时,所以他至今还无暇参与。但为了使工作更加顺畅,平时他也会通过翻译小程序努力自学中文。此外,他还研究过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希望增进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 “我去过中国两次。第一次是到上海,第二次是到深圳,都是因公出差。对我来说,中国是一个有趣的、必去的旅游目的地,希望我能再次去中国。”他表示。

【布拉格时报】捷克警方举行一场特殊演习:占领城堡保护文物

近日,捷克警察官方账号发布了一组演习照片。 这次演习非常特殊,是捷克警方与捷克消防救援局的联合演习,颇有童话色彩。全副武装的特警快速占领了别乔夫城堡,并用手中的武器保护城堡内收藏的珍贵历史宝藏。 为了在骚乱地区保护对国家、民族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物,警方与消防救援局密切合作,建立临时的安全区。 运输历史文物的联合车队,在警方的押送下顺利驶入别乔夫城堡。 尽管这座城堡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但骚乱人群没有重型武器的情况下,装备CZ BREN2步枪的警察也可以轻松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非常特殊的是,看到捷克警方的狙击手装备了沙漠科技公司研制的多口径栓动步枪,该枪采用无托构型,在保证枪管长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全长。步枪通过高位三脚架进行支撑,狙击手可以通过高倍瞄准镜观察周围地区的情况,为指挥官提供关键信息。

【布拉格时报】欧洲居民抢囤柴火取暖,为防木柴被盗加装安全门和GPS设备

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供应短缺,加上多国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欧洲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能源危机。 10月27日,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考虑到天然气供应不稳、价格飙升,欧洲许多家庭不得不转向选择价格更低的柴火,他们希望通过古老的“燃木取暖”方式,挺过这个寒冬。然而,随着越来越多人抢购、囤积,柴火开始供不应求,价格飞涨的同时,与柴火相关的盗窃和骗局层出不穷,不少居民为了保护自家柴火加装防盗门,还有的林业工作人员在原木中放入GPS设备,来防止木柴被盗。 一位欧洲居民正在烧柴火取暖 (图片来源:美联社) 柴火在欧洲成抢手货 近日,摩尔多瓦基希讷乌,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居民都铎·波佩斯库正用一把斧头砍向圆木,他将圆木劈开,而后将木头送入一个炉子,为自己的家供暖。在他的家里,木柴堆得越来越高,这都是他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准备的。 波佩斯库介绍,以前的冬天,他和家人都靠天然气取暖,但是现在天然气供应短缺,他只能烧柴火取暖,“但我所拥有的柴火还不够,后面还要继续囤积一些。”他这样说道。 事实上,由于天然气供应短缺、价格飙升,今年冬天,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抢购、囤积木柴取暖。这不仅出现在摩尔多瓦等相对贫穷的国家,欧洲较富裕的地区对于木柴的需求也在激增。 《每日电讯报》8月份报道称,今年英国的木柴销量增长了5倍。 在波兰,相关数据显示,该国居民对来自国有森林的小型木柴的需求量同比增长了46%,对大型木柴的需求增长42%。 根据德国西南部黑森州森林服务部门的说法,这些木柴需求量通常来自以前从未订购过木柴的人,他们甚至不知道需要提前2年预定购买,因为只有这样,木柴才能干燥到足以在木炉中燃烧。而德国护林员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森林里收集倒下的木头。 为防止投机性购买木柴,捷克国家森林目前仅出售供家庭消费的木柴,并开始限制出售给个人的木柴数量。 匈牙利政府也已禁止木颗粒物出口,同时取消了禁止在受保护森林采伐的环境法规。 在丹麦,对燃木炉具的需求与木柴本身一起增长。丹麦一家销售网站显示,相比去年,今年木屑颗粒的搜索量激增了13倍。 “人们当然会对森林的木柴越来越感兴趣,因为如今它是最便宜的燃料。”波兰国家森林发言人称,柴火可能已经是欧盟国家相较起来最便宜的取暖材料。 木柴价格成倍增长 对木柴与日俱增的需求量,加上欧盟禁止进口俄罗斯木柴以及木屑颗粒,让木柴在欧洲供不应求,价格也随之飙升。 据彭博社报道,木屑颗粒是一种压缩形式的小柴火,通常比普通木柴燃烧得更好,今年在法国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达到每吨600欧元。 在大多数家庭严重依赖木柴燃烧的保加利亚,木柴的价格也翻了一番,达到每立方米近100欧元。波兰当地媒体上个月报道称,今年木柴价格已经翻了一番。 德国统计局表示,8…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欧洲“不满之冬”或导致政治危机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10月23日发表题为《漫长的“不满之冬”,对所有欧洲政府构成威胁》的文章,作者是古斯塔沃·谢拉。全文摘编如下: 英国前首相特拉斯的倒台在欧洲引发警报。显然,欧洲人已经厌倦了俄乌冲突,他们不想忍受寒冬,更不愿为民主和自由牺牲任何舒适的生活条件。 80年前,数百万人曾甘愿为自由牺牲生命,如今就在同一个舞台上,欧洲人却不愿意作出任何物质上的牺牲,哪怕只是三个月。他们要求减少运往乌克兰的武器,以便为冬天增加供暖。他们不会容忍每年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并且不断要求本国政府下台。欧洲正面临着一个漫长的“不满之冬”。 特拉斯在任职仅40多天后辞职,为欧洲各国政府敲响了警钟:如果欧洲乃至世界各国的政府还不着手控制通货膨胀和生活水平下降等情况,无论其中的真正原因何在,都将面临严峻的政治危机。 9月,欧洲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10.9%,高于去年同期的3.6%。但某些国家的通胀率甚至已经接近阿根廷的水平。爱沙尼亚的通胀率为24%,匈牙利为20%,捷克接近18%。欧洲人不习惯价格大幅上涨,开始在市场和街头举行抗议活动。 以法国为例,该国总统马克龙本周就经受了一次大罢工和大规模示威的考验。法国工会呼吁对那些在战争期间获利过高的公司征收特别税,遭到法国政府拒绝,但“不屈的法兰西”党主席让-吕克·梅朗雄和新晋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妮·埃尔诺均对此表示支持。 炼油厂罢工导致法国许多加油站的燃油耗尽。石油部门的工人要求涨工资,以弥补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道达尔能源公司与两个主要工会达成了涨薪协议,却因涨幅不够而遭到总工会的拒绝,这将在未来几天导致该国至少五个炼油厂继续罢工。此外,马克龙发现2023年预算案或将遭遇重重困难。他在议会中不再拥有绝对支持。以右翼的勒庞和梅朗雄为代表的反对派正不断给他制造麻烦。如果反对派提出倒阁动议,已经对经济状况感到不满的法国选民或将重新回到投票站。 专家指出,虽然法国人仍然普遍反对俄罗斯,但在以牺牲购买力为代价支持乌克兰的问题上,公众舆论的分歧显然更大。一项研究显示,现在只有三分之一的法国民众愿意承担战争的经济后果。

【布拉格时报】捷克在全球法治指数排名中位列第20位

捷通社10月26日报道,根据独立组织全球正义项目WJP(World Justice Project)发布的最新报告,捷克的法治指数在全球140个国家中排名第20位,与2021年相比上升两位,领先法国一位,超越了美国、意大利和斯洛伐克等国。丹麦再次位居榜首,其次是挪威、芬兰、瑞典和荷兰。 报道指出,五年来全球法治一直在恶化。WJP数据显示,今年在140个评估的国家中,61%指标下降,这些国家的人口约为44亿。WJP董事总经理表示,尽管世界正在摆脱疫情,但全球法治的衰退仍在继续。一个不那么公正的世界也将不那么稳定。

【布拉格时报】捷克多名部长下周组团访问基辅

据乌通社28日报道,捷克多名部长下周将访问基辅,讨论乌克兰战后重建和涉及捷克境内乌克兰难民的问题。 报道称,捷克政府迄今未公布访乌代表团名单。据捷克《闪电报》报道,代表团成员可能包括内务部长、财政部长、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 报道指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捷克已向乌克兰提供近2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