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时报】深圳:连续三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在企业版民生诉求系统,我们提交了补贴申请的咨询,很快就收到了政府部门发来的通知,邀请我们参加申请补贴类的线上讨论会。”深圳市迪派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在经营中的问题得到了快速响应。

2021年底,深圳坪山上线企业版民生诉求系统。企业只需“一键”输入提交诉求,后台便能根据职责清单分拨到相关部门,企业还可以一键查看进度、展开评价。

坪山上线的企业版民生诉求系统是深圳近年来营商环境改革的一个缩影。作为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深圳于2022年初出台了《深圳市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开启营商环境5.0改革,通过200项改革措施,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业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2022年12月30日,《2022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发布,其中,深圳与广州一同被列为一档城市。同时,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年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深圳市连续三年被全国民营企业评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截至目前,深圳全市登记的商事主体累计达到391.1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继续保持全国第一,10家企业入围《财富》世界500强。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00家,各级专精特新企业超过3800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有442家,数量在全国大中城市名列前茅。

给机会

实施放宽市场准入24条

在新的改革阶段,深圳对企业的支持开始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

首先,通过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积极鼓励新兴产业与领域发展。其中,深圳率先放宽科技、金融、医疗、教育文化、交通等领域准入门槛,开放绿色低碳、高端装备、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应用场景,支持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先行先试。

其次,企业发展需要各类生产要素作为支撑,企业运营亦需要城市为其提供坚实的支持。

优质且充足的产业空间是企业发展的土壤与根基。未来,深圳将按照5年每年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的规模,向企业提供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的工业上楼产业空间。深圳还通过建设综合金融数据征信服务平台,服务中小企业120多万家,促成授信金额超过540亿元;挂牌成立深圳数据交易所,加速数据的市场流通,有力加强各类生产要素的供给保障。

针对运营过程中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诉求和期盼,深圳连续出台助企纾困、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联动生产促消费、工业稳增长提质量、推动经济稳定增长5个“30条”措施,全力帮助市场主体降低经营成本,已落地减负资金超150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753万家次。

强保障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创新

法治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好坏的关键指标。深圳将打造法治化市场环境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着力优化营商创业的法治环境。

发布会上,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晋周介绍,深圳一方面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创新,为新兴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织密制度设置,提高治理水平,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深圳还突出重点领域创新工作,坚持市场化导向与政策鼓励并行,引导产业健康向上发展。如,2022年6月《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获得通过;9月,我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公布。

近年来,深圳还面向社会信用、反不正当竞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安全生产等重点和前沿领域加强立法;创新“人工智能+互联网+信用+双随机”监管模式,减少行政执法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干扰;给予新兴产业企业1—2年的成长“包容期”,助力新产业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

更开放

打造国际一流市场

“有了正高级职称,就打破了两地执业资格认定壁垒,我们港籍医生在深圳执业更加便利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说。近年来,深圳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持有相关职业资格的国际专业人员在深圳备案登记后即可提供专业服务,目前已有超过500名境外专业人员享受到这份便利。

以国际一流市场为目标,深圳从规则对接、要素流通、人才认定、通关便利等方面出发,推进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

为推动国际规则衔接,深圳发布国内首个《基于跨境活动的企业信用报告格式规范》,为不同国家、地区企业信用报告提供转化支撑和互认依据;发布全国首个经国际认证的医院评审标准,便利高水平医疗机构使用“国产标准”融入国际,推进大湾区及跨境医疗服务规则衔接。

“不只是悭钱,最紧要的是高效!”准备经香港出口一批扫地机器人的深圳龙一供应链有限公司的沈先生仅用时不到5分钟,就使用“深港无缝清关”服务,办妥了深港进出口通关过程中7个环节的申报工作。

不仅有“深港无缝清关”,深圳还创造性打造了“大湾区组合港”通关模式,如今,深圳港已累计开通26个组合港点位、覆盖大湾区近90%城市。(南方日报 雷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