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时报】上海滩上“洋掌柜”| 荷兰人“两米”:用艺术之心抚慰心灵

掌柜:Danny

店名:LM interactive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紫秀路

“我叫丹尼,10年前我来到中国。我给自己起了个艺名——两米丹尼。作为日常工作,IT是我的专业,而在业余时间,我喜欢搞艺术创作。于我而言,艺术是创造有意义的东西。她能够激励所有人,让他们活在当下,比以前更重视生活中的一切。”

这个身高两米的荷兰小伙子,10年前因为一通“被错接”的越洋电话,结缘在上海工作的浙江女孩,从而奔赴中国。

“技术是他的面包,而艺术是他的玫瑰。”丹尼的妻子沈林琍说。陆续在上海办过多场公益艺术展,今年,丹尼又以作品“家”为主题和社区开展了美育项目。而在大家熟悉的“平民艺术家”印象的背后,丹尼还是那个羞涩腼腆的IT男。10年前从壳牌辞职后,他在上海成立上海两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LM Interactive)。公司成立6年的时间里,丹尼陆续为比利时、英国、澳大利亚、美国、荷兰等地的公司提供软硬件信息技术领域的开发、咨询、网络技术服务。

图说: 丹尼在购买用于装置的材料

上海创业,择人更看重能力而非学历

生在普通家庭,即使保留有贵族姓氏,丹尼并没有享受到更多来自家庭经济和物质的扶持。

他凭借自身的努力,考进了当地的理工学院,却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制约,最后放弃了入学资格转而选择当地的一所技术类院校。在那儿学了不久,他就进入社会打工,还和老师们成为了忘年交。“他会的比我都多,我已经教不了他什么了。”丹尼的老师说。

之所以能获得超乎学位的能力,和丹尼自身的学习脱不开关系。因为对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兴趣浓厚,丹尼课余就爱“折腾”各种软件硬件,靠自学拿到电脑编程和数据管理相关多项证书,随后被破格录取进入壳牌工作。

认识了中国女友,他果断离职到了上海。3年创业,紧接着是3年疫情,但是丹尼的公司运营稳定。除了软件业务没有线下限制,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因素外,稳定的技术质量一直是公司的营收保障。

随着公司业务扩张,丹尼也在考虑招纳员工的事。在他的概念里,衡量员工的标准不是看是否名校毕业,而是看能否出作品,看实操能力。不久前,一位女士到丹尼的公司应聘,丹尼只是简单问了她掌握java还是C++,让她实际写了一段代码。丹尼没有在乎她之前是否供职于大企业。

数字化时代,用数据去衡量人、打量人,似乎成为了一种通用的“客观准则”。但在丹尼这里,或许是因为此前跌跌撞撞的人生,让他更想给别人留有机会;又或者是从小对于艺术的爱好,使得他的内心有了更多灵活和柔软的部分。“那位女士技术能力不错,但因为要照顾小孩,所以时间有限。我们是技术公司,不一定要坐班,在系统内完成工作就行。”丹尼的妻子沈林琍表示。最后,那位女士得到了这份工作。

疫情后,劳动力就业市场受到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女性就业,收到冲击更大。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就业,成为了一项社会议题。“我们不需要什么金凤凰,希望公司部分岗位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一些员工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沈林琍表示。丹尼本人也有这样的愿景,随着公司的发展,能够吸纳更多可以灵活工作的人才。

图说:丹尼和小朋友们一起在社区做美育志愿者

手留余香,为“心灵挑战者”打开一扇窗

从小接触各种各样的古典名画和现代画作,一颗艺术的种子在少年“长脚”的心中萌芽。8岁那年,丹尼的爷爷给了他3支颜料,他马上就创作出了一幅画。美术老师发现了他的天赋,就和家长沟通,让他专心学画。但这件事未能如愿,丹尼的母亲认为:“学艺术是一件很烧钱的事。”

不算富裕的家庭,斑驳的个人发展履历,给了这个理工少年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为什么别人可以的,我不可以。”少年时代的阴影,以及后来为儿童开发的美育项目,使得丹尼在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之际有了更多对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思考。

因为做项目的关系,丹尼有机会接触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也了解到了很多“mental challenged”孩子们的故事。“mental challenged”意为心理障碍,但丹尼更愿意用“心灵挑战者”来描述他们。他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自己公司的技术能力,为他们做些什么。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精神健康的关注逐年攀升。如何构建一种区别于关注自我的社会,转而缔造一种彼此照护的社会?这不仅需要长久的社会建设,也依赖于心灵家园的建造。丹尼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能够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这个群体,就像一杯咖啡一样,在表面的拉花之下,能够透过玻璃杯,看到更多的内容层次,以及它们的融和。

“希望通过理解,减少互相之间的排斥。”而丹尼想做的,是同教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一起,用自己的技术让这个平台形成更快捷的沟通方式、最舒适的用户体验,让更多人去“打开”这些特殊群体,让彼此设身处地照护对方,增强彼此间互动的顺畅。“就好像某种人性的胶水,将我们的家庭、社区、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

蓝娟/文